首先,堅持謀事要實,加快三個轉變。以跳出“三農”抓“三農”、以人為本謀“三農”、統籌城鄉興“三農”、改革開放促“三農”、求真務實抓“三農”的新思路,不斷提高“三農”工作謀劃能力。一是加快轉變戰略定位。認真把握“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內涵,以大力實施“突出發展川區、提升發展山區、示范發展園區、統籌城鄉全區”城鎮化戰略構想為重點,把“三農”工作置于“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去謀劃。二是加快轉變時代定位。緊緊圍繞“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新任務,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統攬,深度融合縣鄉村三級“三農”發展規劃、扶貧攻堅規劃和建成小康規劃,把“三農”工作置于建成小康社會大局去推進,三是加快轉變發展定位。積極落實“充分發揮工業化的反哺支持作用、城鎮化的輻射帶動作用和信息化的提升改造作用”的新要求,以不斷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為抓手,大力推進了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
其次,堅持創業要實,突出三個重點。按照“要走組織化的農村市場化發展路子”和“新型的合作化道路將會越走越廣闊”的新要求,切實走好符合實際、突出重點的“三農”發展新路。一是突出特色產業建設,加快實現“農業強”。在堅決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前提下主動解決“誰來種地問題”。建立健全系統化、專業化、長效化的教育培訓體系,結合特色產業發展需要編寫教材、整合資源、落實責任,抓好農民培訓。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加快農業科技轉化應用,積極培養種田能手、農機作業能手、科技帶頭人等新型職業農民,大力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照“嚴明政策、正面引導、加快流轉、規模經營”原則,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不斷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和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提升農業生產組織化水平。二是突出美麗鄉村建設,加快實現“農村美”。更加關注生態環境資源的有效利用,更加關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更加關注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更加關注農業功能多樣性發展,更加關注農村可持續發展,更加關注保護和傳承農業文明。完善科學規劃,探索“農民籌資籌勞、政府財政獎補、部門投入整合、集體經濟補充、社會捐贈贊助”多元投入格局,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狠抓新農村建設,大力實施農民新居建設工程和美麗鄉村示范村、示范帶工程,在加快產業建設的同時,美化人居環境,辦好民生實事,盡快讓農民群眾住上安全房、走上水泥路、照上明亮燈,過上自然風光優美、現代設施完備、鄉風民俗文明、村容村貌嶄新的新生活。三是突出拓寬增收渠道,加快實現“農民富”。以6個5萬畝干鮮果基地建設為抓手,加快60萬畝優質干鮮果發展步伐,努力向“人均兩畝園、收入上萬元”目標邁進,大力實施林果、畜牧、經作、勞務、藥材、惠農政策“六大增收工程”和城鄉教育助學、城鄉飲水安全、社會保障擴面提標、富民產業推進、住房保障建設、疾病防治、身邊小案集中破案、信訪積案化解、辦事公開承諾、就業創業幫扶、鄉村公路改造、公共設施提升和文化惠民“十三大惠民工程”,全面落實“單位聯系貧困村、干部聯系特困戶、科級干部駐村抓落實”雙聯工作新機制,扎實推進扶貧攻堅行動,努力實現年度助農增收計劃和年均脫貧人口目標。
第三,堅持做人要實,增強三個自覺。一是自覺深化“三農”情懷。要對農業、農村、農民的傾注深厚感情,進一步把人生追求與農民群眾的富裕夢、小康夢融為一體,全神貫注地把握農民的溫飽冷暖和喜怒哀樂,為實現“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而苦干實干拼命干。二是自覺加強黨的領導。切實增強“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的傳統”和務必執政為民重“三農”的意識,進一步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部署向“三農”工作傾斜,大力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科學化水平,培養造就熟悉農業、了解農村、懂得農民的干部隊伍,堅持把“三農”發展作為干部考核的主要指標,按照“穩定政策、改革創新、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努力開創“三農”工作改革發展新局面。三是自覺踐行群眾路線。充分尊重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和脫貧致富意愿,進一步強化引導、監管和服務,把市場能辦的交給市場、農民會辦的交給農民、基層該辦的交給基層。在推動科學發展的進程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加強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始終堅持民生為先、民生為重、民生為本,堅持把新增財力向困難群眾傾斜、向農村傾斜、向基層傾斜、向社會事業傾斜。切實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各項工作成為黨和政府的德政民心工程、群眾自己的幸福工程,始終以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保障整個大局,增強各項工作主動
鏈接地址:http://www.cast.net.cn/zx/zjlt/2415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