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威迪-曼城贴吧-007足球比分网-2024至2025赛季什么时候开始|www.dmzdj.com

 

手機

密碼

注冊 忘記密碼?
張合成:信息化將為現代農業插上翅膀
來源: | 作者: | 發布時間: 2015-02-12 | 396 次瀏覽 | 分享到: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張合成在8月份舉辦的首屆中國縣域經濟與電子商務峰會——農產品電子商務與縣域經濟分論壇,以信息化是現代農業的制高點為主題作了分享,介紹了農業部對農業現代化的思考。

  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

現在我們的小麥剛剛獲得豐收,這就意味著我們吃饅頭不用愁了。

目前農業形勢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生產持續快速增長。主要農作物生產穩步提升,糧食實現了十連增;二是食物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動物性食物消費明顯增加;三是主要農產品進口數量整體呈增加趨勢。2013年,我國稻谷及谷物粉進口1458萬噸,與2003年相比年均增17.2%

新一屆黨中央非常重視糧食安全的問題。去年5月,總書記向全國發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號召,就是中國人的飯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里。農業是定海神針。這充分說明了農業的重要性。

農業經濟面臨八個深刻變化

 未來十年,中國農產品的消費增長速度仍然快于產量的增長速度,這是對未來十年農業形勢一個很重要的判斷。

 

除此之外,未來十年農業形勢的主要特點還包括:主要農產品產量將繼續穩步增長;農業主動適應性調整舉措將有效化解農業風險,中國人的飯碗仍將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未來10年,現代市場體系、農業支持政策、科學技術進步等將為中國農業提供持續發展動力;中國將繼續為世界糧食與食物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當前中國農業經濟結構正在發生八個深刻變化:

 1、農產品需求:供求關系從總量平衡、豐年有余總體上平衡、結構性偏緊轉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任務更加艱巨。

    2、農村勞動力供求數量與結構:農業勞動力從絕對富余向結構性不足轉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解決誰來種地問題關系長遠。

     3、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從單一農戶、種養為主、手工勞動為主向主體多、領域拓寬、廣泛采用農業機械和現代科技轉變,加強農業生產性服務、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要求十分迫切。

     4、農業投入與成本結構:從低投入、低成本向高投入、高成本、高風險轉變,保障農業效益、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問題越來越突出。

     5、農業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系:從勉強適應向矛盾加劇轉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任務緊迫。

     6、農民收入來源結構:從以種養收入為主向家庭經營收入與工資性收入為主格局轉變,保護和調動農民務農積極性、促進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任重道遠。

    7、農村經濟社會結構:從傳統村落向轉型社區轉變,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指導和推進新農村建設任務艱巨。

     8、工農城鄉關系:從二元分割向城鄉互動轉變,建立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關系、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勢在必行。

     信息化提高三率

      一方面,我國農業面臨資源短缺、生態惡化、勞力短缺、食物安全等壓力,另一方面傳統生產方式落后,39.6%農村勞動力創造了11.3% GDP,因此急需大幅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

這恰是信息化的用武之地。信息化滲透性最強,生命力最旺盛,對農業現代化具有滲透、覆蓋和拉動作用。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將信息技術作為新型生產力融入現代農業體系,有利于變革農業生產技術、經營方式、管理模式和服務手段,從而提高宏觀決策和綜合生產能力。

總書記對農業信息化給予高度的重視。201311月,總書記在山東調研時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我們希望通過推進信息化解決五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城鄉數字鴻溝,現在城鄉數字鴻溝是45%,還是很大,我覺得城鄉一體化就是把這45%消滅掉;第二個要關注的問題就是信息資源,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我們原創性的、針對性的信息只有34%;第三是信息不暢通,信息不能互聯互通;第五是技術服務能力非常低,像具有阿里這樣服務水平的,今天也許只有阿里。

農業信息化最核心、最基本的四個任務,一個是生產的智能化,就是應用現代物聯網技術,來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第二個方面是由于電子商務技術,推進經營網絡化,就是這次會議的主題,我們能夠通過電子商務技術給農戶賦能,增加農戶面對市場的能力,我們叫它營銷能力和信息獲取的能力,能夠提高他們面向市場的能力;第三個方面是農業管理的高效透明;第四方面是農業服務的靈活和便捷,讓農民享受到和市民一樣的信息化發展的成果,這是很重要的一個任務,現在有一些基礎。

我們提出了四個原則,分別是政府引導、需求拉動、突出重點、統籌協同,這四個原則里面最核心的一點是需求拉動,實際上是堅持市場化方向。我們在調研的時候,很多地方有關部門的同志提出了政府要拉動,政府要主導,我們認為一定要相信市場,有的地方信息化項目完了以后,領導來了把布拿開了看一眼,領導走了又把布蓋上了,那不叫信息化,那是廢銅爛鐵。

信息進村入戶

今年農業部啟動了10個省22個縣信息進村入戶的試點,這個信息點的名字叫做益農信息服務社,包括農技推廣、市場服務、便民服務和電子商務等。

農民對信息化的需求很多,其中政府性的大概占到10%-15%,其中80%-85%左右是商業性、社會性、市場性的服務。我們希望把這幾種服務,通過政府、服務商、運營商加農戶,三位一體或者四位一體的方式,形成一種商業模式。今天有很多企業家,我們這個平臺現在正在試點,我們是向全社會開放的,向所有企業開放的,我們歡迎新農業和企業加入,而且在這個平臺上賺到錢。

我們平臺上中國電信已經正式承諾,面向所有的村一級平臺提供免費的WIFI環境,我們的農戶就可以拿著智能手機給在美國上學的孩子打打電話,是免費的,我們幾個試點地區的農民非常歡迎。

在這個服務平臺上有一個熱線,是12316熱線,這條熱線現在可以面向所有的農戶提供咨詢服務,下一步將通過這個平臺把它延伸到村里,延伸到農戶,農戶可以免費的撥打這條線,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任何問題。現在有些地方已經拿這條線去舉報村長了,所以起到了政務公開和監督的作用。大家評價這條線是:農民與專家的直通線,農民與市場的中繼線,農民與當和政府的連心線,因為現在很難有熱線還能獲得這樣的稱謂,這是我們很高興的一件事。

農民的兩個夢想

今天上午我參觀了阿里的數據中心,給我很大的啟示,我們今后在農業云服務方面,如何進一步為生產者、市場、政府服務,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希望通過云服務讓政府的管理更方便,給市場和農戶帶來更多的方便。

 中國的農戶現在的夢想有兩個,一個夢想是早晨起來的夢想,我叫它春天的夢想,就是想知道春天種什么對,秋天賣什么貴,買什么生產資料最實惠,甚至農戶在生產經營決策的前期需要知道的一個重要信息。我們現在所謂的信息不對稱,就是沒有為他們提供解決這個夢想的資料和數據。

第二個夢想是下午的夢想,我管它叫秋天的夢想,農產品收獲以后他們夢想能夠存的住,能夠賣的掉,能夠賺的到。通過農戶營銷體系的建設,能夠使農民真正在秋天增產的同時能夠增收。

最近有一句話說:能夠讓煮熟的鴨子別飛了,增加產量了不能農民反而減收了。信息化正好能夠解決這個夢想,這也是我們作為新農人,作為農業信息化工作者為現代化需要努力的很重要的方向,我們祝愿信息化為農業現代化插上的翅膀能夠盡快騰飛,再次謝謝各位,也謝謝阿里!

鏈接網址:http://www.cast.net.cn/zx/zjlt/2430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