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威迪-曼城贴吧-007足球比分网-2024至2025赛季什么时候开始|www.dmzdj.com

 

手機

密碼

注冊 忘記密碼?
劍指“三農”新挑戰 破解“三農”新困局
來源: | 作者: | 發布時間: 2015-02-08 | 323 次瀏覽 | 分享到:
 

新華社1日受權發布《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這是自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十二次聚焦三農,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

  在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新挑戰的背景下,此次一號文件有哪些新精神、新部署,對當前我國三農發展呈現出的諸多挑戰,文件有哪些破題之舉?對此各方十分期待。

  突出強調可持續傳遞發展現代農業明確信號

  【困局與挑戰】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以高投入的生產模式,實現糧食生產十一連增,近年來我國農業取得顯著成績。但同時發展中也面臨諸多新挑戰,日益稀缺的資源和脆弱的生態環境,以及不具競爭力的價格,正對農業生產高投入高產出的舊有發展模式亮起紅燈,不少農民感慨地越種越硬、越種越薄,肥越施越多、成本越漲越高,農業發展如何可持續,成為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新課題。

  【文件破題】文件提出,必須盡快從主要追求產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文件提出要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

  【專家點評】中國農科院農經所研究員朱立志認為,當前耕子孫田種當季糧的舊有發展模式嚴重透支地力和產能,已走到盡頭。今天公布的一號文件對轉方式濃墨重彩,極具針對性,傳遞出我國必須走現代農業道路的信號。

  文件提出要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這與以往更多地強調產量增長的表述有著明顯區別。中國強,農業必須強,農業的強不是體現在產量上,而是體現在競爭力上,這意味著農業在轉方式上將有更多突破。朱立志說。

  力爭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富裕農民出實招

  【困局與挑戰】近年來,我國農民收入實現十一連快、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然而,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占農民收入大頭的打工收入,其增長前景不容樂觀;而在家庭經營性收入方面,農業生產成本上升與大宗農產品價格低迷雙碰頭,老鄉的種田收入增長空間進一步縮窄。新常態下如何讓農民持續增收,無疑成為三農工作的一大新挑戰。

  【文件破題】文件明確提出,努力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勢頭。文件強調,富裕農民,必須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開發農村二三產業增收空間,拓寬農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農增收力度。

  【專家點評】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黨國英:文件對農民增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破解方案,內外兼具、多措并舉。文件提出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出鄉村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的思路,對提升農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有一定幫助。此外文件提出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可進一步激活農村要素資源,為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提供了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文件提出充分發揮政策惠農增收效應。多年來,我國惠農資金量大,但使用效率并不高,發揮好政策惠農增收效應,可使每一分支農資金都發揮更大效能。黨國英說。

  強調美麗家園新農村建設邁出新步伐

  【困局與挑戰】近十年來,我國新農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農村基礎設施依然薄弱,基本公共服務的水平還比較低下,農村的人居環境還需要大力改善,農村老齡化、空心化程度比較嚴重。特別是與城鎮相比,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長期滯后,亟待提升。

  【文件破題】文件提出,加快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平,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出今年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讓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專家點評】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和以往一號文件相比,今年文件在強調水、電、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強調公共服務水平及文化建設,提出要創新鄉賢文化,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至新的高度。由,新農村建設邁向看得見青山綠水、留得住鄉愁的新階段,內涵更為豐富。

  在推進路徑上,文件首次提出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建設,這將有益于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加入新農村建設,讓新農村建設更可持續、農民獲益更實在。李國祥說。

  多項改革齊發力農村有望迸發新活力

  【困局與挑戰】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農村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劇,特別是隨著農村社會結構加速轉型,農戶兼業化、村莊空心化趨勢明顯,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的問題嚴峻地擺在面前。同時,農村土地、資金等生產要素的流動長期被禁錮,產權歸屬不清晰,如何喚醒農村大量沉睡的資產,已成三農發展的一大挑戰。

  【文件破題】文件提出,必須把農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引導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

  【專家點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所所長葉興慶:30多年前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通過生產關系的調整,釋放了長期被禁錮的生產力,農村經濟獲得極大發展。當前我國農村面臨的問題,仍然在于舊體制的制約,唯有通過改革來破題。

  文件部署的這些改革,意在通過市場化手段,激活被長期壓抑的土地、資金等生產要素和農村產權,實現其有序流動和合理配置,讓農村沉睡的資本得以起來,進一步激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葉興慶說。

  強調農村法治建設破解法不下鄉困局

  【困局與挑戰】農村是當前我國法治建設相對薄弱的領域,一些地方非法征用農民土地、非法占有農民集體資產等問題時有發生;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常常出現公司與農戶互相撕毀合同問題;毀占耕地,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的案件屢見報端;法不下鄉成為農村法治的困局。

  【文件破題】文件提出,必須加快完善農業農村法律體系,同步推進城鄉法治建設,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三農工作。文件提出要健全農村產權保護法律制度,加強農村改革決策與立法的銜接,農村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

  【專家點評】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沒有農村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有整個中國的法治化。文件首次用大量篇幅聚焦法治,可見依法治農已成推進三農發展的重要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提出農村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據。農村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調整,更需要用法律為改革保駕護航,一方面可保證農村改革的順利推進,另一方面也能杜絕一些人以言代法現象的發生,保護農民權益。鄭風田說。

鏈接地址: http://www.agri.gov.cn/V20/ZX/nyyw/201502/t20150202_4389572.htm